搜索:本站 百度 有道 搜狗 在线投稿

路漫漫其修远兮,十年浩瀚道何归--评论中国白酒业十年辛酸发展史

作者:中国策划人才网 来源:未知 日期:2010-12-17 08:22:00 人气: 标签:
              ( 1993 ~ 2003 ) 
一、中国白酒业十年发展走势剖析: 
 
(图例一) 
1、单数轴分析(图例一) 
图例一说明: 
① 92年以前白酒生产统计按65°计算 
② 93~98年改商品量计算,低度酒比重上升。 
③ 93~98年从数量上看似乎增长,实际消费下降,而且数据中出现重复统计。 
④ 98年国家统计方法改变,实际酒精度的商品量计且500万元以下产值不在此统计之列。 
图例一分析: 
① 93年~96年,白酒业一路绿灯 
② 97年是白酒业转折点 
③ 98年是白酒业市场危机 
④ 99年是白酒业寻求出路 
⑤ 2000年是白酒业战况加剧 
⑥ 2001年是白酒业大调整,市场战况更为加剧 
 
(图例二) 
⑦ 2002年是白酒业继续加剧,市场战况出现转折 
⑧ 2003年是白酒业保持态势,市场战况出现转折 

2、双数轴分析(图例二) 
图例二说明: 
① 93年~95年,白酒业新思想,新现象时期 
② 96年广告走向疯狂 
③ 97年~98年白酒业灾难年 
④ 99年寻求新出路 
⑤ 2000年终端恶战加剧,品牌竞争露头 
⑥ 2001年白酒业全面调税、整顿 
⑦ 2002年白酒业恶化 
⑧ 2003年白酒业是边调税、边验收、边调节 

图例二分析: 
① 93年~96年,反腐倡廉,粮食上涨。假酒泛滥,滥评奖 
② 97年标王事件全面爆发,宏观环境恶化; 
③ 98年亚洲金融危机,白酒业出现严重的两极化分化,预示着行业新秀的来临; 
④ 99年业内买断风、文化营销、渠道革命、进军农村市场 
⑤ 2000年高喊:“终端制胜”,“终端营销混战”。行业出现追求产品内涵提升,追求产品质量的品牌大战。 
⑥ 2001年调税年,其目的在于“扶优限劣、扶大限小”的杠杆战略 
⑦ 2002年大型国有企业全面下滑,是白酒业加快调整的一年 
⑧ 2003年大型国有企业有所回升,品牌初露锋芒。 

二、中国白酒业十年发展焦点的回顾: 

• 1993年~1995年~1996年,“两新”到广告疯狂 。 
( 1)1993年~1995年新思想、新现象,白酒业一路绿灯,高唱凯歌。 白酒业进入市场经济初期,二名酒(相对品牌而言)在此诞生和飞起,以“两孔”为代表的鲁酒气贯长虹。除川、贵以外在全国市场大举攻城掠池,低度酒迅猛发展,新包装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高度转低度 
• 蒸馏转发酵 
• 粮食转果酒 
• 普通转优质 
• 加大行业税收调整:粮食酒 25% 、薯类 15% 、葡萄 10% 、黄、啤酒更低 

( 2)二名酒独立鳌头(以山东为例) 
① 93年1月至11月,孔府家率先突破亿元大关,达10188万元,94年利税达2.4亿元; 
② 94年底,孔府宴以3000万元夺95年标王,其销量翻十倍 
③ 95年11月8日,秦池以6666万元夺96年标王。广告未播,合同订单达4亿元 

( 3)二名酒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① 对低度酒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② 广告大战愈演愈烈,标王开始出现 
③ 促使包装创新加快 

( 4)名酒格局改变: 
①假冒伪劣严重,主要是伪冒名酒 
②优势在一些地区严重损失 
③为二名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 5)丑陋的滥评奖: 
国家只在 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先后五次评酒会,共评出17家名酒。他们是: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西凤、汾酒、泸州、全兴、郎酒、宋河、宝丰、双沟、武陵、沱牌、洋河、黄鹤楼、董酒。 

( 6)洋酒入侵风潮: 
①促使白酒业在包装上的改进 
②广告、促销手段的积极影响 
③加速白酒业向低度转变进程 
④洋酒市场扩张,白酒业市场萎缩,促进白酒业在产品营销上的变革 

( 7)洋酒入侵迈向低谷: 
①不符合中国人之口味 
②价格相对昂贵 
③二名酒的崛起,尤其是顶尖名酒 
④洋酒走私猖狂 

( 8)假冒伪劣祸起毒害之影响: 
① 1993年10月,四川什邡县接连发生数起假酒致死人命案 
② 1993年8月,河南上蔡县先后发生数起假酒致死致残案 
③ 1994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父子用工业酒精勾总销售“毒酒”,造成数十人中毒之恶性后果。 

2、1996年广告走向疯狂 
1996 年是白酒业顶峰时期。这一年,广告不仅是一种促销手段,更是赌博,行业内出现反常现象,不详预兆开始出现。 
① 1996年1月14日《光明日报》发表“一年要喝掉多少粮”文章 
② 1996年1月18日国家23个部委联合签署:公务宴不喝白酒 
③ 1996年3月14日两会期间,李鹏总理到山东代表团参加会议提出“少喝酒”倡议 
④电视台对白酒广告作出了具体严格的规定,直到秦池“标王”事件发生 
⑤ 1996年下半年,茅、五、剑等名酒价格很快回升 
⑥二名酒(特别是山东)与央视强势联合,造就一大批新兴“名白酒” 
⑦直到出现央视 3.2亿秦池标王,白酒业才速回归路 

3、1997年~1998年白酒灾难年: 
1997 年、 1998 年这两年是白酒业上升和下降的转折点。同时,也是由盲目走向理智的开始,出现了新的格局:名酒、二名酒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昔日英雄纷纷落马。白酒业应如何面对竞争态势: 
① 秦池 3.2亿元天价夺标王后,白酒业进入深渊 
② 白酒广告的限播,不允许参加“标王”竞争 
③ 1998年2月,山西朔州发生毒酒事件 
④ 1998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粮食白酒广告宣传费不予在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限制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⑤ 包装大战。“倒三七”比例(高档化、民族化、礼品化、防伪化) 
⑥ 价格大战。宁让利润,不让市场,将部分力量转入 10 元以下产品竞争领域 
⑦ 促销大战。各种让利、订货送车 
⑧ 渠道变化。个体批发商、糖酒公司 
⑨ 终端变化。走向酒店、商超,用瓶装人民币或其它现金方式收买消费者 
⑩ 五粮液的启示:稳定价格、大量开发新品 
1997 年重点稳定价格,奠定第一高档酒的地位。 
大量开发新品,全面贴近市场。 1997 年开发 27 个, 1998 年四大类 25 个品种 50 多种规格。 1997 年底,销量分别为:五粮春 1000 吨,五粮醇 8500 吨、五粮神 800 吨、京酒 6500 吨、其它 500 吨 
其总体战略是:尖庄下分、抓零售、抓消费者、抓农村、抓长期效益 
( 11 ) 1997 年、 1998 年孕育了湘泉、今世缘,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两匹黑色战马 

4、1999年白酒业寻求出路年: 
出路一:买断风正劲 
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与五粮醇配合,开辟了五粮液集团走“总经销”模式。 
出路二:文化营销抬头 
① 1999年,白酒业压力很大,1997年~1998年白酒业遇到困难,湘泉、今世缘这一特殊时期的两匹黑色战马冲出重围; 
②酒鬼、今世缘的兴起,白酒业呈现两种层面:民族文化、挖掘历史卖点。 
出路三:渠道革命 
直销战打通走向终端渠道,大批商家被抛弃。 
出路四:进军农村市场 
① 1997年秦池现象,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白酒业出路在何方? 
②丰谷酒业集团成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市场战略。 
出路五:“勾总酒”风波带动酒业工艺革命 
1999年12月新闻报道《中国白酒业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采取酒精勾总》,引起“新型白酒”的变革。因此,新型白酒的崛起是思想革命带动工艺革命。 

5、2000年终端恶战加剧,品牌竞争露头: 
①抬高终端门槛,支付高额进店费控制终端渠道 
②高昂促销品“攀亲”消费者 
③贿赂销售愈演愈烈。如礼品大成、瓶盖回收、酒店促销、小姐开瓶费等 
④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内涵、走品牌经营之路,靠品牌制胜。如川、贵、皖酒尝试成功。 

6、2001年白酒调税年: 
① 2001年5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计税办法》。粮食25%、薯类15%、葡萄10%、黄、啤酒更低,每500克白酒再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 
②白酒广告不可税前抵扣,再从价征税强化管理; 
③“扶优限劣,扶大限小”从根本上消除产品生产过剩 
④白酒业再次走向理性化,为市场竞争环境提供有秩、规范、公开的格局 

7、2002年白酒业市场机制再度恶化,大型国企效益滑坡 
① 调税提供不公平竞争环境 
② 企业意识到体制弊端带来的风险 
③ 低档产品无利润,中档产品利润难以应付终端费用,众多大型企业逼上梁山,不惜一切代价冲向高档市场 
④ 2001年新酒税政策逼迫白酒业必须调整产品结构 
⑤ 终端竞争日趋恶化,高档酒利润大,可以增加企业利润,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 
⑥ 消费呈多样化,对高档酒需求增加 
⑦ 水井坊、国窖、 1573的露头更加激励小酒厂对高档酒的开发 
⑧ 对高档酒的开发犹如洪水齐奔决堤口岸,市场需求过饱和 

8、2003年寻求端倪,白酒业观望年 
① 2003年上半年停止白酒许可证的发放 
② 2003年下半年进入全面检查过程 
③ 建立行业准入的三证制度 
④ 产销运行的索证制度 
⑤ 开展清理整顿工作 

三、中国白酒业十年发展四大反思的评论: 

1、白酒无营销 
白酒业作为中国千年传统产业的代表,在发展的历程中,继承太多,发展太少。中国白酒行业十年发展呈不稳定型、酷寒爆热型、大比武型式的经营模式。其全程运作方式呆板,极易完全仿效。说得更深刻一些,白酒业无营销。事实充分论证:推销在白酒业已成为多余。因此,营销在白酒业发展历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2、给白酒业“文化营销”一个全新的定义: 
十年辛酸发展史、十年营销浩劫,白酒业仿佛十年噩梦。十年文化营销把白酒业带入了可怕的误区:缺乏市场基础、缺乏科学论证、缺乏目标及方向。而实质上是把白酒业“文化营销”只是变成一种说教而已、一种特殊时期时尚代名词而已。因此,白酒业“文化营销”应给予一种科学的说法,一个全新的定义。 

3、给白酒业一个创新、一个特色、一个个性、让其真正强身,抵御万寒。 
白酒有酱香型、浓香型、米香型、清香型、兼香型。因为浓香型成为大众型,所以,浓香型就成为主导香型,其它香型不做研发,理由就是这么简单。企业发展严重缺乏创新,有句名谣:“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房还是那房。试问:碧波万顷的大海离岸边不知还有多远?。特色、个性是企业发展永不衰竭的主题,企业要有特色、个性;产品要有特色、个性;营销也要有特色和个性。在万变中求发展,万变中求生存,万变中求策略和战略,才能在行业中真正强身,抵御万寒之法宝。 

4、五粮液成为白酒业之冠名之思索 
五粮液成为白酒业之冠名的关键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及时有力地作出正确的反应,适应了国情和市场现实,并考虑了长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讲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①全套有效的防伪保真 
②果断控价,保证市场地位 
③扩大市场范围,大力开展中、低系列产品 
④创新、个性、特色提高“双益” 
⑤买断、控量、提价保护品牌价值 

四、中国白酒业十年发展三大教训的评论 

1、正确对待广告所扮演的角色 
①企业、产品自身的定位 
②企业、产品自身的市场切入点 
③策略、战略、目标三体能否形成通道 
④广告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投入。实事求是,顺应市场需求找出差异才是根本。 

2、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太脆弱 
前面我们谈到几起假酒致死致残案,企业应及时配合新闻调查,及时、公正、公开把事情说清楚,不要存在着侥幸心理。这样,反而会使得其反,导致假事成真、假案成铁案、备受冲击、四面楚歌的悲凉境地。 

3、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白酒质量。 
①不要迎合消费者违背诚信原则。如浓香型酒并不是越陈越好,而真正十几年的陈香并不好喝 
②在营销过程中应充分把质量表现出来,不要随大流顺大意 
③正确引导消费,适合时、事、空三位一体。 

五、点评: 

中国白酒业是千年传统产业,我们应继承发扬光大,保留传统精品、真品,发扬“文化营销”,吐故纳新。中国白酒业十年发展、十年艰辛、十年辛酸,留下深深的思考。借此,作者呼吁:白酒业应苏醒过来,清醒认识国情、市场本末,把握市场态势,还白酒业一个强身、强体、强德,迎接新年新一轮的新挑战。 
预祝:
中国白酒业 '2004一路顺风! 
中国白酒业 '2004宏图大展! 
中国白酒业 '2004前程似锦! 
中国白酒业 '2004成为“文化营销”年! 
中国白酒业 '2004强身、强体、强德!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上一篇:招商九大误区
课程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盟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项目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策划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策划研学社”
每天学习策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