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果汁市场中,葡口凭借其独特的大果肉果汁产品,从外资品牌的包围中脱颖而出,成为国货果汁的领军品牌。从2018年进入市场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葡口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精准的市场洞察、创新的产品策略、长期的品牌建设以及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和大家深入剖析葡口的崛起之路。
一、市场洞察:发现痛点,找准机会
在葡口进入市场之前,中国果汁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主导,产品普遍存在果粒小、口味单一、性价比低等问题。韩国果汁品牌虽然占据主流货架,但其果肉含量极低,消费者难以感受到真实的果肉存在感,导致市场被贴上了“高价低质”的标签。这种市场现状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葡口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痛点,意识到消费者对真实果肉和高性价比果汁的强烈需求。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葡口发现超过90%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果肉的果汁,这表明市场对果肉口感和天然成分的偏好。基于这一洞察,葡口决定以“品质升级+性价比重构”为核心策略,切入大果肉果汁赛道。
二、产品创新:从0到1的品类突破
葡口的成功离不开其在产品创新上的大胆突破。传统果汁产品因同质化严重且果肉含量低,缺乏亮点。葡口的研发团队通过无数次实验,突破行业技术壁垒,首创“去核整颗葡萄粒”工艺,实现了“嚼着喝”的差异化体验。这种创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真实果肉的期待,还彻底颠覆了传统果汁的饮用方式。
为了从源头把控果肉品质,葡口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万亩水果种植基地,严格遵循科学的种植方法,从土壤改良到果实采摘,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这种对原料的极致追求,为葡口大果肉果汁的卓越口感和高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葡口在包装规格上也进行了创新。2020年,葡口率先推出490ml、310ml包装规格和238ml小罐装,精准切入餐饮、家庭、办公等不同消费场景。这一创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成为行业风向标,引发其他饮品企业的跟风模仿。
三、品牌建设:长期主义与全方位传播
品牌建设是葡口成功的关键之一。自2018年以来,葡口始终坚守长期主义,以“让亿万家庭喝上葡口饮品,做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为使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饮品。葡口坚持零防腐剂、零蔗糖、零脂肪、零胆固醇的原则,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和卓越。
在品牌传播上,葡口采用了全方位的媒体策略。通过央视、卫视、高铁广告、电梯媒体、影院等多渠道组合,葡口实现了从品牌曝光到终端动销再到用户心智的闭环传播。这种多维度的传播策略,让葡口的品牌形象迅速传遍全国,成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大果肉果汁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葡口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2023年,葡口与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组建“葡口健康饮品研究院”,推动《大果肉果汁饮料》行业标准的制定,确立了“零防腐剂、零蔗糖、零脂肪、零胆固醇,大果肉,添加NFC原果汁”的行业标准。这一标准的确定,不仅规范了大果肉果汁品类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国果汁行业的高品质发展。
四、渠道拓展:从区域到全国的市场布局
在渠道拓展上,葡口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品牌初期聚焦餐饮渠道,通过与全国80万家餐饮门店合作,将产品打造成餐饮场景中的热门饮品。随后,葡口逐步向其他渠道延伸,通过与经销商的紧密合作,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截至2024年,葡口已覆盖全国300个城市,终端网点超100万家,餐饮渠道占比45%,成为大果肉果汁品类在餐饮场景的绝对领导者。
此外,葡口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葡口大果肉果汁产品畅销海外21个国家和地区,新版标签同步展示中英文商标“PUKOU”,彰显了其国际化品牌实力。通过全球化布局,葡口不仅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还推动了中国果肉文化走向世界。
五、社会责任:农业根基与产业赋能
葡口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市场表现上,还体现在其对农业产业的推动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上。作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葡口以果汁产业为主体,是一家集原料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大型企业。自有的万亩种植基地不仅为产品提供了优质原料,还带动了农户增收,推动了水果种植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葡口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这种供应链赋能,不仅提升了葡口的核心竞争力,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六、总结:葡口的成功之道
葡口的成功是其精准市场洞察、创新产品策略、长期品牌建设、强大渠道拓展和深厚社会责任感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从源头把控品质、创新产品体验、全方位品牌传播和全球化市场布局,葡口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果汁市场中脱颖而出,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对于其他国货品牌来说,葡口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坚持产品创新、坚守品牌初心,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并持续发展。正如葡口董事长宿峰所说:“未来,葡口将继续秉承品质初心,助力国民健康,善尽社会责任,推动中国大果肉果汁乃至果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