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本站 百度 有道 搜狗 在线投稿

出口退税,变策以通达

作者:中国策划人才网 来源: 日期:2006-04-24 09:42:00 人气: 标签:
    出口退税,作为保障货物公平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对我国出口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财政收入的减项,出口退税又直接体现为财政收入的减少。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退税规模不断扩大,尽管国家安排的出口退税资金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尚有较大缺口。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始终在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和促进出口增长之间的“两难境地”之中相机抉择,从退税率的频繁调整(附表1),到“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和对自营出口企业的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等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虽有,但出口欠退税及其形成的隐形财政赤字,已成为困扰企业和国家财政的一大问题。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2年底,全国累计应退未退出口税额高达2477亿元。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出口退税改革要标本兼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按照 “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四大调整。

正视出口退税政策
1. 出口退税政策系国际惯例而非出口鼓励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出口产品不含间接税是国际惯例,征收间接税的国家理应将出口产品所含间接税退还给企业,以保证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平等竞争力。因此,作为国际惯例的出口退税政策,其实质不是一个出口鼓励政策,而是一个中性政策。出口退税应是我国外贸的一项基本制度。

2. 出口退税政策是平衡国家财政的积极因素

  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司长 傅自应: 出口特别是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值部分直接构成GDP,这部分出口所实现的价值是国内增值税税基的组成部分。出口免、抵、退的增值税,是由出口创造的,出口退税只不过是将以前各环节多创造的增值税予以退还,虽然出口退税直接减少了当前的财政收入,但其通过促进出口增长而扩展了税基,间接增加了财政收入,因此出口退税并非是财政的负担。

  改革动因
  一、出口为人民币升值减压而牺牲?

  1. 调整出口退税机制与为人民币升值减压无关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李雨时 : 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早在国际社会形成“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之前,中国政府就开始了“关于如何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研,出口退税改革由来已久。此外,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办法不是抑制出口,可以适当的扩大进口。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 金伯生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顺理成章的事,几千亿的出口退税欠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且今年以来,美伊战争、SARS疫情等突发事件对外贸出口的冲击,使得企业呼声更涨。商务部新成立之时就提出,今年将在出口退税工作上下一些功夫。

  2. 调整出口退税机制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 当前是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最好时机。一旦出口退税率降低,中国出口增速马上会有所下降,贸易顺差也会应声而落,外汇储备增长将有所减缓。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效果相当于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作出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选择,就等于向全世界的投机者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将用非汇率的手段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将有助于打消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3. 人民币升值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相权取其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比起让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做法,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是通货紧缩仍然在持续,现在如果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好处。

  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张汉林 :之所以弃人民币汇率调整而选出口退税率调整,很重要的原因是出口退税政策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现阶段的下调并不意味着永远下调,我们还有权力根据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再作改变。因此,这次改革是我国驾驭国际规则的一个重要典型,同时也表明我国宏观调控能力不是削弱而是增强了。

  4. 新政有利于出口和经济更协调发展

  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张汉林: 此次调整并不表示政府不再鼓励企业出口。根据目前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保持出口退税政策本身不变,对政策中的一些具体操作细节作适当的调整,短期内可能对出口有所影响,但长期来说反而会起到正面作用。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外贸与GDP之间应该有较平衡的比例关系,但我国30%以上的外贸增长要远远高于10%左右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差距反映出对外开放部门与国内产业部门的脱节。通过调整,使两者发展更紧密,步伐更协调,这对宏观经济持续长远发展必然有利。

  二、深层原因:体制之困

  (一)出口欠退税严重

  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司长 傅自应 :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出口规模扩大以及高退税率商品比重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口退税资金需求日益扩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退税资金需求。1998年以来,出口退税资金需求年均增长36.6%,而同期出口退税预算安排年均增长只24.8%,出口欠退税规模因此逐年累积扩大。

  (二)拖欠退税症结何在

  1. 出口退税政策计划经济色彩浓重

  在现行出口退税管理体制下,出口退税规模严格受预算安排控制,而出口预算安排又是在国家发展计划安排的外贸出口增长规模之上加之其他因素(如调高出口退税率等)测算而得。由于外贸出口的实际增长受国际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准确估量;同时,主管部门做计划也通常趋于保守以留有余地。因此,外贸出口规模的安排常与实际有所差距,而税务部门在执行出口退税制度时,则按实际发生的数额进行操作,预算与实际的差距导致了出口退税的缺口。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李雨时 : 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计划经济的色彩还很浓。年初预测一个数,且预测数字总是比较低。原因在于预测低了,结果都超标,年底大家好过年;预测高了,不达标,大家挨板子。按指标退税,增长部分则无税可退,造成了欠账严重的现状。

  2. 中央、地方权利义务不对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在现行出口退税机制下,中央政府只享受增值税收入的75%,但承担全部出口退税责任。由此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出口退税金额的持续增长,中央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客观上造成对发达地区的隐性转移支付,不利于缩小地区差别。因为退税构成出口企业的利润,出口多(占我国约90%出口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的企业所得税也相应增加,由此,通过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得到的隐性转移支付就越多。

  3. 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世界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收入一般以所得税为主,流转税为辅。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流转税中又以增值税为主。由于出口退的是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这两种流转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实行出口产品零税率,出口退税数额一大,就使财政难以承受。

  4. 顺差偏好与增值税征收不能做到应收尽收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副主任 朱青: 近年来由于贸易顺差加大,进口物品征收的增值税总额度远小于出口退税金额,再加上一些企业骗税因素,每年出口退税为国家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三、形成持续的外贸发展动力的需要

  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张汉林: 新政中“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可以把整个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地方财政收入、地方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外经贸并不是个单纯的开放经济问题,它更应该与国内的宏观经济紧密结合,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持续的外经贸发展动力,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对解决外经贸发展中的其它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外贸战略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或自然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这种比较利益结构虽然使我国在一段时间中获得了一些贸易利益,但它却强化了我国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产业的升级替换,从而陷入“比较利益陷阱”。 而且,初级产品生产也正日益遭遇收益递减的困境。贸易战略只有旨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时,才能使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商务部副部长 魏建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不会对我们整个外经贸造成影响,相反会促使我们更加强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根据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仍然受到鼓励,而近年来,这两类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正不断上升,接近70%。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韩玉军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国家想借此推动企业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根据不同行业的税率调整情况,很明显可以看出国家希望扶持的产业和希望调整的产业。

  由此,此次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除了能适时“攘外安内”之外,更深层含义在于其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并借力税收杠杆实现我国外贸发展从比较优势战略转为竞争优势战略的调整。

  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吸引外资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流转税问题专家陈双荣: 目前中国出口的货物中,50%以上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其中一大部分是销售给母公司,再转销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生产商来讲只是中间点而非最终的销售环节。其中增加的成本,特别是外商投资者的产品可能还没有销售到最终消费点,就已经承担了额外的税务成本。这有些不太公平。

  虽然,再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会使国外投资者感到税收政策飘乎不定,前景难以估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外商的投资信心。但是,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私有化及企业兼并的趋势, 加之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世界制造基地的地位,以及我国稳定的政治、经济和货币政策环境,将使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继续加强。

  2. 出口增长

  商务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 李荣灿: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企业短期内出口扩大的影响不容忽视。企业将因退税率调低而增加出口成本,一些原本生产保本微利商品的企业有可能放弃出口,一些面临激烈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可能会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使中国出口增速和总量扩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说对出口没有影响那是不对的,但影响不能夸大。新政出台的时间比较好。短期看,因为出口正处在高增长水平上,对出口的整体影响应当是可以承受的,不会出现1998年出口量大幅下滑的状况。

  花旗环球金融亚洲副总裁兼大中华市场经济师 黄益平: 明年1月起内地将下调出口退税率,料对内地的出口增长影响会轻微,而受影响幅度应只为1%。而预计内地明年出口增长,仍达12%至15%。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李雨时 :从理论上看,此次调整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有所显现。但实际情况还可能出现出口加速增长的情况,因为一方面,“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原则将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利于加快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开始贴息,减轻了企业利息负担,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受国内市场的“挤压”效应今后会更加明显,有效需求不足将会长期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会想尽办法扩大出口。

  我们认为,出口退税政策只是影响出口的诸多因素之一,而判断出口走势还应主要看国际大环境。虽然退税机制的调整,短期内会引起出口的波动,但在全球经济普遍回暖、世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和转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力量依然强劲。此外,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还在于成本和靠近市场;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对企业的出口也将继续产生正面作用。

  3. 政府财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降低出口退税率是出于中央财政的困难,好处是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流转税问题专家 陈双荣: 这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增值税大约下调了增值额的4%。与17%的增值税征收额相比,所占比例大概是1/4。目前中国征收的增值税是中央税,但与地方有75:25的分成,而出口退税完全由中央承担,其差额是25%,正好是1/4。依据个人分析,改变出口退税率,是要补偿中央财政25%的缺口部分。


  此外,若从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看,税收来源于经济增长,降低出口退税率将通过影响出口和就业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但前述分析表明此次调整并不会引起出口的较大波动,因此我们认为对财政可能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可能很小。

  二、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1. 出口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从贸易方式看,可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退税率下调影响最大的是一般贸易出口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对于产品而言,取决于产品退税率下降的幅度、价格弹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即商品特性问题。如果是垄断性商品,影响会较小,如果是竞争性产品,影响会比较大。

  海信集团副总裁 郭庆存: 出口退税税率的下调对有些以做低端市场为主流的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一些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更面临被踢出局的险境。


  南方证券研究所 田世欣: 与生产企业相比,专业外贸公司因为其利润率远远低于生产企业,并且随着我国外贸经营门槛大幅降低,外贸流通企业对上下游的要价能力越来越低,因此对退税率下降的将会使其受到更大冲击。

  2. 企业税务成本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流转税问题专家 陈双荣: 中国1994年颁布实施了对企业实施出口货物退税(增值税)制度,主要涉及外贸企业、工贸企业、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特准退税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税收负担——也可称为“税务成本”。毫无疑问,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出口企业的成本肯定会增加。


  3. 企业财务成本

  南方证券研究所 田世欣 :本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为出口退税规定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而且此次“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原则也是国家对及时足额退税的一个保证,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从而可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4.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商务部副部长 魏建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就目前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来看,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不会因为出口退税率的小幅下调而大受影响。比如,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均价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均价低15%,即使出口价格上升4.2%,依然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流转税问题专家 陈双荣 :很明显,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降低。由于竞争优势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协调的结果,虽然下调出口退税率将直接降低企业的获利空间,但是,毕竟低价竞销海外市场时代的结束已是大势所趋,而质量、效益和技术才是保证强者更强的竞争筹码。

  三、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 西部影响多于东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李雨时 :这项调整可能会对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西部地区本身财力有限;另外,取消或降低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如原油、原木、铝、磷、钼、铜、炼焦煤、焦炭等等,很多都是西部地区极具竞争优势的产品,这对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的西部外向型企业来说可谓是不小的考验。

  但与此同时,此次调整也可以起到保护国家稀有资源,促进该类产品扩大内销,使下游企业受益的效果。

  2. 有利于调整区域间的利益分配

  增值税是按产品的增值额征税,产品增值越高,税收就越多。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资源产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工业区,产品主要在东部地区实现大量的增值,按照增值税的特性,税收收入自然向东部转移;加之我国实行的是两档税率,对资源产品实行13% 的低税率,对工业加工品实行17%的高税率,更加大了这种财富的转移程度。今年初外经贸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的92%为十强省市所占有,而这些省市占有全国退税总额的绝大部分,因此,强省从中央财政中通过退税渠道获得了更多的隐形转移。新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分配。

  应对新政,何去何从
  一、新政实施为关键

  1. 积极稳妥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对于“陈欠”,在中央财政财力不足的形势下,充分利用金融市场,通过出口退税的“证券化”或“票据化”解决。对于“新欠”则要建立年度出口退税清算制度,从机制上杜绝出现新的出口欠退税额。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李雨时: 对于“陈欠”,财政一次性或分年度拿出进口环节税偿清退税。对于“新欠”,改变过去按财政收入预算和出口年初预计数定指标的做法,而应按实际出口量。

  2. 精心设计“共同分担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由于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确有必要,但为避免简单推行地方分担可能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必须慎重设计地方分担出口的实施方案。建议有四:其一,“免抵不调库”方案,即用地方政府免抵应调库部分作为其分担出口退税额,中央政府不再向地方调库。其二,提高中央财政分享比例,仍由中央统一退税。其三,德国模式:“先退税,后分成”。最后,增值税改为中央独享税种,仍由中央政府承担出口退税。

  3. 约束地方保护主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隆国强 :中央地方共同分担后会出现地方上排斥外地生产商的产品从本地出口的情况,实质上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分担方案在短期内将很难操作。

  4. 政府力助企业“过滩”

  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应携手研究对策,积极引导并帮助企业主动快速地适应变化。

  二、积极调整,从容应对

  1. 企业积极寻找新的成交、利润增长点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流转税问题专家陈双荣 :实际上,现在国内的生产成本也在逐步上升,比如工资、地价及环保等。企业的惟一出路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而不是比较价格,因为同类产品的价格空间已经很小了。

  南方证券研究所 田世欣 :对生产企业来说,外销效益下降将促使生产企业把产品更多转向利润率更高的内销市场,在压缩生产成本和费用方面也有更强的主动性。应该看到,企业还可借机缓和国际贸易摩擦,调整业务结构,收缩低端业务的同时开拓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并且,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综合成本以及向上下游分流新增成本来消化退税率下调的不利影响。此外,利用创新机制提高生产效率不可或缺。并且,通过调整以追求“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为主,增强对市场反应的能力以提升竞争力。

  2. 西部加快开发、开放的步伐
  西部地区应以此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实现出口结构多元化。

  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张汉林 :希望外贸发展较为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更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如果因为财力紧张或困难放慢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从而减缓进出口贸易速度和利用外资的速度,将对整个地方经济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也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拉大地区差距。由此,出口退税新政的出台这是我国现阶段现实的选择,不仅表明我国出口退税机制正逐步走出混沌步向清晰,同时标志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也鼓点正急。彻底解决出口退税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税收收入结构实现由流转税为主体向所得税为主体的
转变;二是实现外贸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虽然尚需时日,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出口退税改革之路上,我们正在疾行。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课程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盟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项目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策划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策划研学社”
每天学习策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