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本站 百度 有道 搜狗 在线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品牌推荐 > 正文

贵阳市2011年重点产业投资导航

作者:中国策划学院 来源: 日期:2011-08-02 17:46:00 人气: 标签:
 

 

贵阳市2011年重点产业投资导航

一、了解贵阳

“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一个休闲纳凉的度假胜地,一个开放的、生态的、和谐的、最适宜人居住的现代都市,一个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

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中心。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沿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以制作乐器而闻名,故简称“筑”。

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浅腹,云贵高原东侧,境内山峦重叠,峡谷深幽。全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无地震,四季无风沙,年均气温在15.3℃左右,年均降水量1016.9毫米,年日照1052.3小时左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270天左右。行政区域内森林面积503.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市区四周群山怀抱、林木苍翠。2007年贵阳被中国气象学会评为“中国避暑之都”;2008年贵阳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的奖牌;2009年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同年还成功入选“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全市辖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10个区(市、县)。拥有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白云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的金阳新区,是一个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居住、金融商业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一体的新城区,是贵阳市行政办公所在地。截至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约397万人。

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全力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使贵阳市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贵阳市将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更好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奋力实现贵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贵阳:自然资源富集的黔中产业带中心

      西电东送的起点

      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依托的重要城市

全国循环经济生态试点城市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

      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避暑之都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2010年贵阳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0亿元,比2009年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45元,增长10%。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52.05亿元,增长19.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亿元,同比增长18%。

招商引资 贵阳市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美国花旗集团、美国沃尔玛、美国微软、美国麦当劳、美国百胜、日本京瓷、法国达能、法国家乐福、法国斯奈克玛、法国拉法基、泰国正大集团以及中国中铁、中国交通建设、海螺集团、中国五矿、世纪金元集团、中国西南兵工集团、中国航空集团、青岛海信、山东兖矿、杭州娃哈哈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贵阳。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673个,实际到位资金453.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2%;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0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52个。贵阳市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6.42亿美元,增长50.1%。

三、交通发展

贵阳地处西南腹地,历史上便是西北、西南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地区和西南通往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川黔、湘黔、贵昆、黔桂铁路交汇于此,322、320国道贯穿全境,有高速及高等级公路通往各地,4E及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剧增,贵阳的交通面临瓶颈。

随着贵阳市环城高速的建成通车,贵阳结束了没有环城高速公路的历史,在“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建成市域快速铁路网和城市轻轨1号线、2号线,建成“三条环线十六条射线”城市骨干路网,建设一批链接骨干路网的快速通道,形成市域快速交通走廊,加上龙洞堡4E级国际机场的扩建,以及集客运、商业、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建设与城市发展新模式——城市交通综合体在贵阳的新建,贵阳将形成市域半小时经济圈,交通压力将得到极大的缓解,交通出行将更加快捷方便。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贵州快速铁路系统和高速公路体系,按照已确定的2—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和4—7小时通达我国经济发达区的战略构想,随着2013年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的建成,贵阳至重庆、成都、长沙、昆明、南宁5条快速铁路在“十二五”期间的建成和连接所有市州地中心城市的快速城际铁路网的即将开建,贵州省境内将新建铁路增加近40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近3000公里。

今后3至5年,贵阳将形成至省内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至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地3小时交通圈,至武汉、广州、西南等地5小时交通圈,至上海6小时、至北京7小时快铁交通圈。届时,贵阳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西南交通枢纽的地位将真正凸显,贵阳将跨进全国先进城市行列,城市现代化水平将大大提升。

四、重点投资产业概况及优势

贵阳地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矿藏丰富、能源充足,是我国大西南的川、滇、黔、藏四省区中距出海口最近的一个省会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讯枢纽和以资源开发见长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与生态旅游胜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已探明储量的铝土、磷、煤等各类矿藏约20种,其中五氧化二磷含量大于32%的高品位优质磷矿储量居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首,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境内水资源丰富,可开发电量615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丰富的水电和煤资源形成了水电、煤电并举的能源优势,已形成水、煤并举,水、火互济的格局;是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是全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地。

丰富的矿藏和能源为贵阳市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铝、磷、机电、精密光学仪器、现代中药、磨具磨料、卷烟、汽车配件等主要工业产品和工业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工业经济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贵阳市结合自身优势和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工作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步伐,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特色食品、现代药业等传统产业。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会议展览和金融等服务行业,使贵阳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贵阳于2010年12月跻身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贵阳市委、市政府找准自身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振兴工业经济的文件,明确集中发展装备制造业、铝及铝加工业、磷煤化工业、现代药业、特色食品业和物流业六大产业,并制定了六大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实施计划。为打造工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白云铝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乌当食品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息烽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南明龙洞堡食品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清镇煤化工、铝工业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工业园区规划。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走出一条符合贵阳实际、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之路。

五、产业发展方向及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一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贵阳市将以扩大投资为重要举措,以三次产业提速增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支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将强化投资拉动,以大投资支撑大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万亿元。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扩大投资规模,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与效益。坚持工业强市,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做大做强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卷烟及特色食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突出省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抓住我市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机遇,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组和港澳招商工作组的作用,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开展定向定点招商、专业化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和产业组团式招商,突出面向央企招商。紧紧抓住东部产业加快转移的契机,着力承接符合贵阳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生物制药、金融、现代物流等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参与我市国有企业重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切实加强与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合作,建立多层次的互动机制,实现互利双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  全市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3%,第二产业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5%。

▲财政总收入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

▲引进内资增长到位资金30%以上,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30%。引进1-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3-4家国内500强企业来筑投资。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课程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盟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项目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策划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策划研学社”
每天学习策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