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本站 百度 有道 搜狗 在线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师资力量 > 正文

梁宝宪中国策划学院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

作者:中国策划学院 来源:中国策划人才网 日期:2013-12-02 17:24:00 人气: 标签:

 

   梁宝宪,笔名醉韵轩,1948年出生于河南许昌,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策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他早年拜郭高一道长为师,道号开一;后拜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门下,法号养德。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策划学院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禅学艺术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三峡书画院签约书画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大使、《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社名誉社长、《中国经济时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顾问、陕西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和学术头衔。

  书法是一种高雅艺术,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才能称其为家。梁宝宪自幼酷爱书法,先是临习颜氏《多宝塔》、柳氏《玄秘塔》,继而遍习北碑南贴,王羲之的俊逸,米南宫的洒脱,苏东坡的清俊,文征明的娟秀,都细心揣摩,融会贯通,师古不泥古,摹前善跳出。他从汉代隶书质朴多变的体态中追寻书法汉字的用笔方法和间架结构,同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形体联系在一起,创出了多体融合、独特新奇的艺术风格。梁宝宪的书法个性突出、高雅厚重、造型优美、悦目传神。篆书清雅圆健,有金石之气;隶书沉雄遒劲,古拙质朴;行书舒展流畅,灵动有余;草书奔放飘逸,气势磅礴,令人美不胜收。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评价他是“中国书坛一枝独秀”。从1988年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以来,他的作品被诸多书画院、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团体、知名人士收藏。“佛”、“寿而康”、“家”、“滴水穿石”等六幅作品,获得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颁发的《著作权登记证书》。

获奖经历

他的作品在全国多次展出并获奖。

1993年参加陕西历史博物馆“千古功臣”书画展,并在各地巡回展出;

1995年参加西安北海著名书画家作品联展;

1997年参加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60周年名人书画展览,并被组委会收集;

2001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书画大展;

2006年 在昆明花博会为主题出版的《鄢陵古今诗翰撷英》一书中,三副书法作品与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等人的作品一道被收录。

2007年1月在“马来西亚槟城彩灯及杂技嘉年华”会上,梁宝宪作为特邀嘉宾做书法展出;

2007年4月在第二届华商领袖年会书画精品大展中获金奖,作品被世界华人协会收藏;

2008年被和谐中国年度峰会组委会授予“中国十大潜力艺术家”称号;

2008年在全国十大著作权人年度评选中获奖;

2009年3月在北京中国三峡书画院举办梁宝宪书法展及其研讨会上,获得众多著名书画家的高度赞誉;
 2009年6月 向宁夏希望工程捐赠书法作品;

2009年在全国中老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上获金荷花奖;

2009年 中国书协出版《中国书法大典》个人专集;

2009年 向大寺院、希望小学、基金会、社会团体、贫困老人捐赠书法作品及人民币共计8000多万元;

2010年 持续向全国70多家大寺院捐赠人民币及书画作品共计4000多万元;

2010年 《中华文化大使五人集》一书中,作品与中国书界大家欧阳中石,沈鹏,张海,林岫一并收录;

2010年 《聚焦中国艺术大师八人集》一书中,作品与刘大伟,刘文西,欧阳中石,沈鹏等艺术大师一并收录;

2010年 《中国书画一代大师五人集》一书中,作品与欧阳中石,沈鹏,李铎,王学仲等书界大师一并收录;

2011年 作品被《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收录;

2011年 作品被《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收录;

2011年6月17日 在天津大礼堂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个人书法展;

2011年在全国清风杯书画展上,梁宝宪的书法作品“精神”荣获特等奖。

2009年以来,梁宝宪教授书法作品被多家新闻媒体及出版单位关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MSN中文网、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网站多次采访报道。梁宝宪书法作品与中国书坛大家欧阳中石、沈鹏、张海、林岫的作品一并收录于《中国书法大典•梁宝宪分册》、《中国文化大使五人集》书中;

2010年梁宝宪与刘大为、刘文西、欧阳中石、沈鹏的作品一并收录于《聚焦中国艺术大师八人集》中;

2010年梁宝宪与欧阳中石、沈鹏、李铎、王学仲的作品一并收录《中国书画一代大师五人集》中;同年作品还被《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收录;

2011年作品被《走向世界的艺术大师》、《中国书协美协主席精品集》和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书法史》收录;同年作品与沈鹏、欧阳中石的作品一并收录到《中国国宝三大家》;

2012年作品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的作品收录到《中国书坛最新流派两大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梁宝宪的书法艺术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除了有较高的悟性之外,主要来自勤奋刻苦、勇于创新,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笔耕不辍,走遍全国,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书法创作和公益事业上,为求学向善的年轻人树立了典范。   

播撒爱心

 梁宝宪教授不但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爱心慈善家,他先后向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宁夏慈善总会等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以及灾区 、孤儿院、希望小学、贫困群体捐赠书法作品及人民币共计6000多万元,为少林寺、五台山、峨眉山等全国70多家知名寺院捐赠人民币及书画作品共计4000多万元。他正在向全国108个大寺院或希望小学进行捐赠,2009年中国书协出版《中国书法大典》个人专集。这便是养德的善心和义举,是令人敬佩的爱心书法艺术家!

书法艺术造诣

梁宝宪教授自幼爱好书法且勤学苦练,师古而不泥古;学习他人而不重复他人;临摹众家而提高自我,学练诸体却自成风范。纵观梁宝宪的书法艺术作品令人感觉到气势恢宏、力如梁柱、字体新颖、书有奇峰。他是在熟练真、草、隶、篆、行、楷的同时,将甲骨文、象形字、融会贯通结合运用,形成了自己独特新颖的书法体系----创作成隶书与篆体相结合,开笔与收笔相呼应的创新杰作;行书与象形整合一体,令人感觉其书法作品:落笔力千斤、运笔有气势;而其杰作《佛》更见那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仿佛把人带入那种香烟缭绕的空灵圣地。这便是书法家心中装佛祖书中有空灵的艺术魅力。比较独特的还有他独创的象形书法作品,他用书法形式营造的艺术境界充盈着诗情画意,其以词义而似画、字以象形而变化。比如书法作品《江山如画》本是一幅书法作品,在艺术家的构思创作之下变成了有江河涛涌、山岚远景、海市蜃楼的山水画了。而《滴水穿石》一幅佳作更是字意字形独特新奇,寓意深刻且留有含蓄,令人产生联想、心生自信、倍增力量,这不能不说是书法艺术家的独创!难怪中国版权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审核将他的《佛》、《寿而康》、《家》、《滴水穿石》等六幅书画艺术作品批准并颁发了《著作权登记证书》全国版权十大奖之一,这在中国书法艺术界能够申请到知识产权算为罕见的事情,世上大凡成功者,都是因为勤奋、聪慧加善良,梁宝宪便是这样的典范。

  正如2009年3月7日再中国三峡书画院为梁宝宪先生举办的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画家孙先生评价道:他的特点分四点:一是“勤”、二是“新”、三是“奇”、四是“质”。孙先生总结的这四点把梁宝宪书法艺术的成就概括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他刻苦勤奋、笔耕不辍、学练诸体才达到了孰能生巧、妙笔生花的境界。

 在新奇、新意、新形的书法革新、创新、变新的同时,他的书法艺术作品自然升华到令人惊讶的高度!因为书法艺术非同于绘画艺术,在书法艺术这条被众多书法家走五千年的道路上要想革新谈何容易?而梁宝宪却打破传统的书体界限,将隶书与篆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字体的开笔收笔之上运用上篆体的笔法、笔画和技艺,实在是大胆的突破、智慧的创新!因此也达到了新奇、质高、美感的书法艺术新领域!这便是梁宝宪书法艺术的超越和升华!是一般书法家所难及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俗话讲:一个人有能力加上道德方位上品,而书法艺术家梁宝宪在“养德”的启示、引导、教化之中,使本来就心地善良的他更是德行在先、利益在后。毕竟已是花甲之年在经历过许多人间世事后,修炼的信仰虔诚、爱心至上、奉献精神!

  他的书法作品从1998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上荣获大奖以来,其书法作品被诸多书画院、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被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团体、知名人士收藏2000余幅。2008年被“和谐中国年度峰会”授予中国十大潜力书法家称号;2008年CPCC十大中国著作权人年度评选入围奖;2009年全国首届中老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获得金荷花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法艺术家梁宝宪的确用勤劳、刻苦、坚持得到了成就,诠释了“一份勤劳一份才”的道理,也为求学的年轻人做出了一个“坚持就是成功”的表率!

书法家梁宝宪向寒北星、王双全介绍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

中国策划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我国物象书法创始人寒北星教授做书法技艺展示

中国策划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寒北星(左)做书法展示,书法家梁宝宪(右)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大师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梁宝宪先生在展示书法技艺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上一篇:孙海龙
课程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盟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项目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策划学院官方微信
关注“策划研学社”
每天学习策划知识